一、考查目的
《國際經濟學》作為國際貿易專業的核心課程,包括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兩個部分,主要考查學生對國際貿易理論、區域一體化理論、國際貿易政策、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國際收支平衡、匯率與外匯市場、國際貨幣體系等理論的掌握、理解和運用情況。
二、考查要求
專題一、國際貿易理論
1.掌握
國際貿易古典理論、新古典國際貿易、新貿易理論、新新貿易理論、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內容和意義。
2.理解
在掌握宏微觀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基礎上,學習用現代經濟學方法對以上理論進行數理推導和演繹,
3.運用
特別要求學生觀察現實國際經濟現象,并能用理論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
專題二、國際貿易政策
1. 掌握
關稅壁壘、非關稅壁壘、鼓勵出口措施、貿易救濟(反傾銷、反補貼)措施的定義,以及國際貿易政策實施以后帶來的經濟效應。
2. 理解
在掌握宏微觀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基礎上,學習用現代經濟學方法對國際貿易政策的經濟效應進行數理分析。
3. 運用
觀察當前國際經濟環境和國際貿易政策的變化,并對現實問題進行評價和分析。
專題三、區域經濟一體化
1. 掌握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關稅同盟理論內容和經濟效應。
2. 理解
區域一體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關系;達成貿易創造型關稅同盟的條件。
3.運用
結合當前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現實問題,用所學關稅同盟理論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
專題四、國際生產要素流動與跨國公司
1.掌握
資本要素以及勞動要素國際間流動的經濟效應、跨國公司概念和特征、國際直接投資理論
2.理解
深刻理解跨國公司對世界經濟發展、各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意義,以及一國企業必須“走出去”的內在原因。
3.運用
結合我國對外開放現實,運用所學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對中國企業國際化現實問題進行分析。
專題五、匯率與外匯市場
1. 掌握
掌握外匯與外匯市場的概念、匯率決定理論、影響匯率波動的主要因素。
2.理解
理解匯率決定理論的內涵,以及匯率波動對外貿和國際直接投資帶來的匯率風險。
3.運用
運用所學匯率知識規避匯率風險, 促進國際貿易和國際直接投資。
專題六、國際收支與國際收支調節理論
1.掌握
國際收支平衡表、國際收支調節理論的主要內容和意義。
2.理解
國際收支調節理論的淵源和內在聯系。
3.運用
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收支調節理論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
專題七、開放經濟下的宏觀經濟政策
1.掌握
固定匯率、浮動匯率特征,內外均衡的含義,不同匯率制度下內外均衡的宏觀經濟政策異同點。
2.理解
不同匯率制度下,宏觀經濟政策如何實現內外均衡的。
3.運用
運用理論好分析工具,結合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對開放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分析。
專題八、國際貨幣體系
1. 掌握
布雷頓森林體系、牙買加體系與歐洲貨幣系不同的國際貨幣制度安排和歷史演進軌跡。
2.理解
不同國際貨幣制度的特點及面臨的問題。
3.運用
用國際貨幣體系相關理論對當今國際貨幣制度改革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