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選擇了在職研究生這一條路,就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例如選擇哪個學校、什么專業、究竟有沒有辦法可以幫助在職人員更好的選擇在職研究生院校呢?以下從五個方面介紹。
一、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
在職人員在選擇考研目標院校的時候,最主要的不是看目標院校名氣是否夠大,而在于自己所報考的專業在這所學校是否很強,學科建設是否受到學校的重視。
首先,如豐富的圖書資料,先進的科學設備等硬件方面的優勢,完全可以借助網絡等技術來彌補 “普通高校”與“名校”的差距。雖然某些學校不見得是“名校”,但在某些學科方面卻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上海大學的社會學專業,北京郵電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徐州醫學院的麻醉學專業,以及一些民族大學的民族學專業等等。這類高校不是“985工程”的“名校”,有些甚至都不是“211工程”的高校,整體實力肯定不如那些綜合性的“985工程”“名校”,但他們的“特色”專業在行業內卻有口皆碑,不比那些“名校”差。相反,有些“名校”總體實力很強,但卻不能兼顧所有專業均衡發展,致使某些專業發展停滯,甚至都不如一些“普通高校”。再次,“名校”之所以為“名校”是因為這些學校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治學嚴謹,學習氛圍濃厚,但這并不意味著“普通高校”的學習氛圍不行。相反,“普通高校”因為“普通”,危機意識更加深刻,學習的情緒更高,況且,是否愿意學習最主要的還是在于個人。
二、把握大的學校
從現實的角度上來說,要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把握比較大的學校。如果要跨學校跨專業考研,一定要從自身能力出發,切不可好高騖遠。如果在職人員的專業基礎不足以挑戰專業強的名校,本校就是上佳的選擇。再者,如果考本校也有較大的難度,在職人員可以嘗試比本校低一個檔次的學校。這點聽起來似乎不太合理,但如果考本校失敗(特別是熱門專業),同時被調劑到別的你不喜歡的專業,豈不是得不償失?
三、就業理想區域的學校
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鐘情的區域,到自己打算就業的區域去讀研,無疑為自己留在這個區域存下了一筆不少的本錢。利用讀研的時間,多結交朋友,為自己踏上社會搭建關系網,同時熟悉這個城市的文化,為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想要在北京謀求發展最好報北京的學校,想要以后在上海工作就考慮上海的學校。因為畢業以后異地找工作很費力,一方面有畢業論文要寫,不可能有太多時間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經濟上不允許,不可能長期的住在外地找工作。
四、國家教委直屬高校
優先報考國家教委直屬高校,畢業分配限制要少得多,想去外企和各種的單位,公司單位都沒有障礙。報考屬于某些部委的學校要慎重,因為以后畢業分配只能在這些部委內部的單位中進行,想跳出這些部委,你得付出一些的代價。
五、科研院所
與一般的高校招生單位相比,選擇科研院所有許多優勢,這些都值得我們考慮。
1.與一般高校相比,科研院所的錄取率高,錄取程序也更公正。因為科研院所只進行研究生的培養。沒有自己的本科生,使得科研院所的“名氣”不大,每年報考的學生相對比較少,錄取率更高;沒有自己的本科生,也使得科研院所在招生時,錄取程序更為公正,不會出現一般高校招生中偏愛招收本校學生的情況。
2.科研院所的培養側重實踐,實踐經驗更易提高。與一般高校的培養模式相比,科研院所在注重理論培養的同時,更加側重實踐操作。許多科研院所在進行研究生培養時,主要以承接項目的形式來進行培養,使在職人員能直接參與到項目中,鍛煉動手實踐能力。
3.研究生待遇高。由于科研院所培養學生的經費大多是來自于所承接的項目,所以在讀研期間除了獲得一些生活補貼之外,導師額外還會有許多補貼。
以上就是怎么選擇在職研究生院校的相關情況介紹,還有其他問題想要了解咨詢可直接聯系我們在線老師,獲取更加詳細的在職研究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