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在職研究生報考者畢業時需要撰寫論文的,而招生院校對論文的撰寫是有要求的,不同的院校要求不同,以下為大家介紹人力資源在職研究生畢業論文寫作技巧要點,希望能夠對大家有用。
一、慎重選題
選題是畢業論文寫作的開端。能否選擇恰當的題目,對于整篇畢業論文寫作是否順利,關系極大。好比走路,這開始的第一步,具有決定意義。第一步邁向何方,需要慎重考慮。否則,就可能走許多彎路,費許多周折,甚至南轅北轍,難以到達目的地。選題要遵循這樣兩條基本原則:第一條是價值原則,即論文的選題要有價值。論文價值有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之分,選題時,要把應用價值擺在首位。學員寫的畢業論文不是毫無實際意義的“空對空”的文字游戲,而是來源于現實,并為現實服務的。衡量一篇論文是否有價值以及價值之大小,應當首先看它能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如何。我們要從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題目,寫出文章來最好能指導現實,為當前的現實服務。第二條是可行原則。選題時要充分考慮主客觀條件。客觀條件主要是寫作的時間、地點、環境;主觀條件包括作者的才能、學識和所掌握的材料等。學員在選擇畢業論文題目時,必須考慮自己的主、客觀條件,量力而行。即要選擇那些客觀上需要,主觀上又有能力完成的題目。
二、搜集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寫文章不能沒有材料。畢業論文如果缺少翔實的材料,就會像八股文那樣,“空話連篇,言之無物”,“像個癟三,瘦得難看”。
寫作的材料從哪里來?
第一,來自生活與工作。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是文章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魯迅曾對青年作家說過,“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要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學員多來自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大都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要從自己的工作實踐中,從自己的“生活倉庫”中攝取寫作材料.。
第二,來自書本,包括各種文獻資料、報刊雜志等。宋朝朱熹詩曰:“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講的是讀書的好處。書籍是人生最好的老師,寫作者如能經常向書本請教,文章的材料就像“源頭活水”那樣源源不斷。
第三,我們的授課老師和導師平時博覽群書,瀏覽各種報刊,擁有大量的材料,也是論文寫作的材料的重要來源。特別是導師的指導,更是導向成功之路的指向標。
第四,材料的收集方法。材料要靠自己去搜集。學員應先制定一個搜集材料的目錄,如果是調查材料,可按時、地、對象擬定目錄;如果是文獻資料,可按書刊名稱和發行年月安排目錄。要著重搜集第一手材料,對第二手材料要查明出處、核對原著。
三、格式規范
形式為內容服務,規范的格式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美感,混亂無序的文章使人難以從閱讀中獲得快感。論文的體例結構的安排,字體排列,標點符號的運用等等都是論文形式合格與否的標志。好的論文在內容上不能說無可挑剔,但在形式上應該是完善的。如果一篇論文在內容上很好,結果由于格式不好而不能產生應有的效果豈不更為可惜。綜上所述,“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在職研究生要寫好畢業論文,需要長期的積累,需要以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基礎,因此,肩負學習和工作雙重重任的在職研究生們面臨重大挑戰,好在事在人為,我們相信已在事業上獲得成功與經驗的在職研究生們,能在自己的人生之書上寫上精彩的又一筆!
四、認真起草
起草初稿是寫文章最重要的步驟,是按照設計“藍圖”進行“施工”的階段,是以文字形式實現作者構思的過程,也是對作者的構思進行再現的過程,它不是隨心所欲地發揮,而是必須遵循預定的規則。
五、悉心修改
修改是文章定稿前必不可少的步驟。文章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而客觀事物是曲折、復雜的,不大可能一次就反映正確。因此,就需要不斷地修正并加以完善。
第一,斟酌主題。主題是文章的價值所在。主題要正確、鮮明、深刻、集中、新穎。主題如果有問題,就非改不可。
第二,評估材料。論文的材料不可太少,也無須太多。材料翔實,論據充分,論文才有說服力。材料太少,就會使文章顯得內容空洞;材料太多,淹沒觀點,理論性不足,也是弊病。因此,學員初稿寫成后,教師要指導學員,對材料重新估價,加以必要的增刪。
第三,調整結構。要檢查文章結構是否合理。所謂結構不合理,表現在頭緒繁多而雜亂,層次不清晰,重點不突出或重點確定有誤,內部次序顛倒,首尾缺乏照應,等等。要通過調整,使文章層次清楚,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第四,錘煉語言。語言是思想的外殼,是用來表達思想的,我們不提倡玩文字游戲文字。但是畢業論文如果文筆優美,肯定會給文章增光添彩。反之,文字粗糙,語言拉雜,句式單調無變化,空話套話一大堆,也會給別人尤其是參與論文答辯的老師留下惡劣的壞印象。因此多在文字上下工夫仍然很有必要。
人力資源在職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要按要求進行寫作,格式上,內容上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加以規范好,而論文的寫作字數同樣也有要求,切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