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考研網】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政法大學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我校研究生辦公室攜手民商經濟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法制研究中心聯合組織了“新時代民法典”研究生普法宣講團,讓法治教育走向校園。
2021年5月7日下午,由中國政法大學的普法宣講團成員王蘇姍、鄭欣、賀圣洋組成的宣講小組到達北京二中,受到了二中老師和學生們的熱情接待,隨后便開展了“民法典”宣講第四課“《民法典》中的家庭那些事兒”的現場講授。
王蘇姍同學作為小組代表開展了本次宣講。王蘇姍同學通過分享自己的青春期經歷拉近與同學們的距離,順利地調動現場同學的聽課積極性。王蘇姍同學的宣講主要圍繞著民法典中的家庭關系,細化為“監護權和隱私權”“民事行為能力”“撫養與贍養”三個板塊。三個板塊都以經典案例引入,“以案釋法”深入淺出的闡釋了法理。“監護權和隱私權”部分,講述了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和家長的監護權的不可避免沖突,為了保護未成年的身心健康和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引導學生們通過溝通的方式積極解決與家長之間的矛盾。“民事行為能力”這一部分,通過對壓歲錢是否與處分權的討論,引出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從事與年齡、智力適應的法律行為,并通過未成年人大額打賞主播法律行為無效這一反面案例引導學生理智消費;“撫養與贍養”部分,介紹了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義務和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教育同學們要孝順長輩,弘揚家庭美德,并且告訴同學們不要把法律規定的最低要求作為自己的行為標準,而是要培養高尚的品德,以道德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到了最后提問環節,同學們積極踴躍,思維開闊,提出了未成年人要求增加撫養費在實踐中應該如何具體操作、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行為的具體類型、被強制送去戒網癮學校如何保護自己的人身權等問題,王蘇姍同學都一一耐心解答并贈與了小禮物。通過本次授課,北京二中的同學們對《民法典》中的家庭關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家庭關系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本次宣講引導同學們從民法典出發找到解決家庭矛盾的途徑,并在民法典“家風條款”下,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
下一篇:哈爾濱醫科大學來政法大學調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