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培養模式的概念有多種表述,主要有以下幾種:1994年,原國家教委全面啟動和實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中,首次提出“培養模式”一詞,但當時并未對這一新概念做出相應的解釋和界定。1998年教育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普通高校教學工作會議的主文件《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指出: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為學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它從根本上規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體現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
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在這次會議的講話中,對“人才培養模式”這一概念又作了簡明扼要的闡述:所謂人才培養模式,實際上就是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基本培養方式。龔怡祖教授在《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中指出:“模式是位于經驗和理論之間、目標和實踐之間的那種知識系統。培養模式是以某種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為依托建立起來的既簡約又完整的范型,可供學校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養活動中據以進行有序的實際操作,能夠實現培養目標。它集中地體現了人才培養地合目的性、計劃實施性、過程控制性、質量保障性等一整套方法論體系;是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得以發生聯系和相互轉化的橋梁與媒介。”有觀點認為:所謂人才培養模式,是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采取的培養過程的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主要包括專業設置、課程模式、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等構成要素。
還有觀點認為培養模式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資源、教學管理體制、教學環境等方面按一定規律有機結合的一種整體教學活動,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形成的教育本質的反映。還有觀點認為,所謂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它由培養目標、培養制度、培養過程、培養評價四個方面組成。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是人才培養模式其余要素運行的基石和指導;人才培養制度由基本制度,組合制度和日常教學管理制度構成;人才培養過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人才培養評價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機制,對培養目標、制度和過程實施監控,并最終為前幾種因素的優化提供基礎。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文意在借鑒這些定義,根據需要提出科學的總結與概括,在這里不對這些表述進行評說。借鑒以上各種觀點的表述,依據一般“模式”概念的原理,筆者認為,所謂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教育主體為實現培養目標而形成的關于人才培養活動的實踐規范和運行方式,它以培養目標為導向,以培養內容為依托,以培養方法為具體實現形式,是作用于受教育者整個培養過程各要素的集合,是介于辦學模式和教學模式之間的一個概念,是教育理論的具體化,教育經驗的抽象化。它涉及培養目標、培養計劃、課程設置、教育環境及教育評價等要素。
上一篇: 會計學在職碩士研究生創新培養模式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