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在職研究生,由于一些人并不了解而存在很多誤區,其中最大的兩個誤區就是含金量和學費的問題了,介紹如下:
誤區一:在職研究生“含金量”不如全日制研究生
許多同學除了考慮學費等經濟原因以外,更多是覺得在職讀研的“文憑硬度”沒有考出來的全日制的高。事實上,全日制碩士報考近幾年遇冷,更多人理性對待學歷問題。隨著近幾年我國碩士研究生學制改革,個別專業原本三年制的“大碩士”改為兩年制“小碩士”。
“小碩”不得不在兩年內完成緊張的研究生專業課學習以及各種讀書報告、中期考核,同時還要準備畢業論文及答辯、抽出精力找工作。且法學、經濟學等個別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還要在這期間通過司法考試、會計師考試等專業認證。這讓很多研究生無奈的慨嘆,這兩年光考試了!研究生培養質量下降、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公務員考試趨熱、考研成本增高等這些均有可能是導致近年我國考研人數減少的原因。
而在職讀研,不僅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和全日制的保持同步,而且在核心課程考查方面甚至還更為嚴格。專業碩士比如工程碩士等,還需要通過全國統一的考試,質量把關程度很嚴格,在行業內的口碑度也不錯。從畢業難度上來看,專業碩士不遜色于全日制的碩士。
此外,在職碩士的形式很多,有的在職碩士也提供學位證書和學歷證書,與全日制碩士在本質上沒有差異。況且,在職讀研的教育更側重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讓教學與考試真正為實踐服務。
誤區二:畢業后就可以直接報考、在職研究生花費更多
有人說,如果沒考上,就選擇在職讀研,花多一點錢,和統考的一樣。這種想法非常錯誤,首先,許多專業的在職研究生對報考人的職業經歷有要求,并不是說一畢業就可以報讀,而是需要兩到三年的工作經驗。其次,在職研究生雖然學費比較貴,但屬于寬進嚴出型,比如曾有人概括同等學力申碩的特點:“學費不菲,學習好混,出門考試較難。”許多人半途退出,學費不退。據報道某一個班級,最后拿到碩士學位的比例是6:33。而且,如果真想學到東西,在職碩士的課程安排也非常緊湊,很多人因為不能保證周末的上課時間而感覺到一無所學,是比較無奈的結果。也就是說,如果單純想獲得個文憑,在職研究生也必須具備兩大條件:工作經驗和通過統一考試,“買文憑”是不成立的。
其實,許多人也正是在考量自身經濟狀況之后選擇了在職讀研。在研究生全面收費的情況下,在職讀研的優越性越發突顯。如果完全脫產,在沒有爭取到獎學金的情況下經濟狀況會非常被動。
以上就是在職研究生教育常見2大誤區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了,也希望可以幫到你!若有其它不明,可咨詢在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