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微博上特別火的新聞:有些非全日制研究生反映,在找工作時遭到了歧視。甚至有些企業明確表示,非全日制碩士=本科生。
其實不光是求職,在考公、事業編上,很多非全日制的學歷都會被拒。教育部在2016年下發通知,規定說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地位,即便如此,非全的學生,還是會被貼上有色標簽。
我們不去評判這些拒絕非全的單位,重要的是每個人在心中,都會有默認的一個觀念。不過這也暴露了社會的殘酷真相,在大家一度高喊讀書無用的時候,一邊又在為學歷奮不顧身。試想如果這些學生當時用功考上全日制的學習,還有誰會選擇非全日制呢?
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是,在多數情況下,學歷的高低直接影響我們的家庭收入和生活質量。逐年增加的考研大軍、中小學招聘博士生做老師等,這些社會新聞,其實都在明目張膽的告訴我們,必須要提升自己,提高學歷,不被社會淘汰。
學習不一定能夠過好生活,大部分的情況告訴我們,不學習就更少有過好生活的機會。學歷當然不能代表全部能力,可是,如果你連學歷都沒有的話,恐怕連發揮能力的機會都沒有。由于年少輕狂,沒有讀懂這個世界,所以才有了后來去讀非全日制的研究生。無論如何,還是要給我們一個機會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太多的時候我們會輸給命運,所以現在開始,別輕易輸在學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