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qwugg"><acronym id="qwugg"></acronym></rt>
  • <dl id="qwugg"></dl>
  • <button id="qwugg"><input id="qwugg"></input></button>
  • 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

      長沙理工大學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是長沙理工大學辦學歷史最久的學院之一,其辦學始于1956年交通部長沙航務工程學校港航專業和電力工業部長沙水力發電學校水電專業。2003年4月,經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由原國家交通部所屬的長沙交通學院和原國家電力公司所屬的長沙電力學院合并組建成長沙理工大學,隨即成立水利(河海)工程學院。2021年9月10日,水利(河海)工程學院調整組建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

      一、領導關懷

      毛偉明、杜家毫、謝建輝、吳桂英、朱忠明、張劍飛等領導,以及教育廳、科技廳、水利廳、交通廳、自然資源廳、團省委等共計30余位省、廳領導先后視察學院。2023年7月5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來到長沙理工大學調研。在洞庭湖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毛偉明強調,要用好數字仿真技術,加強防洪場景模擬預測,提高智慧防洪能力水平。2018年時任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視察時叮囑學校要充分發揮水利學科優勢,搶抓機遇,更多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二、學科

      在湖南、江西、廣東和廣西等華南地區,我校水利工程專業設置最全,涵蓋水運、水利、水文、水務、水環境、水信息,擁有湖南省唯一“水利工程”一級博士點、湖南省唯一“土木水利”專業博士點、湖南省唯一“水利工程”博士后工作站、“市政工程”二級博士點。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水利工程”學科獲評B-,位列全國第15名,入選2018年湖南省高等學校“雙一流”建設項目“國內一流培育學科”、湖南省十四五重點建設學科,其所屬的“工程學”和“環境/生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9年與美國夏威夷大學開始3+2本碩聯合培養,2022與英國卡迪夫大學開始“智慧水利”國際創新人才博士聯合培養,已形成完整的“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貫通式和“國內+國際”雙輪驅動的人才培養體系。

      三、專業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1956年開始辦學,先后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第一類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湖南省唯一設置該專業的高等院校。已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我國第二個通過認證的港航專業,2020年艾瑞深校友會排名位列水利類一流專業全國第3,2021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第7,2022年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位列水利類一流專業排名并列第4,2023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全國第6。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1956年開始辦學,先后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首批湖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湖南省特色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已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21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第14,2022年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位列水利類一流專業排名第18,2023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全國第11。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1956年開始辦學,入選湖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是湖南省唯一設置該專業的高等院校,2021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第18,2023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全國第16。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1999年開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湖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第23,2023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全國第19。

      環境工程專業:2001年開設,長沙理工大學重點建設專業,2022和2023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均評為B級。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起源于學校1979年開始本科辦學的“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和“船舶機械”專業,港航專業設有“海洋工程”方向,“船舶機械”與學校其它機械類專業融合,2017年新開設“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是湖南省唯一設置該專業的高等院校。

      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結合“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面向智慧水利、智慧城市全面布局新工科領域,2021年開設的新專業,2023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評為B級。

      四、師資隊伍

      現有教職工129人,另有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外籍教授6人。專職教師中高級職稱46人,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81人,43%具有海外留學經歷;博士生導師16人、碩士生導師70人;全國優秀教師2名,國家級人才計劃青年學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交通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3人,交通部“吳福-振華”優秀教師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三層次人選各2人,湖南省省級人才計劃3人,湖南省“芙蓉學者計劃”2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計劃”2人,湖南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2名,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12人,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湖南省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1人入選湖南省科技人才托舉工程,湖南省優秀研究生導師團隊1個,湖南省高等學??萍紕撔聢F隊1個。

      五、教學科研平臺

      學院擁有中南地區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水利、水運、水環境實驗中心,建設有17個教學科研平臺。

      ■疏浚技術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洞庭湖分中心

      ■長沙理工大學廣東金東海集團國家級工程教育中心

      ■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國家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水利部湖南水利職業培訓中心

      ■水沙科學與水災害防治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洞庭湖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湖南省環境保護河湖疏浚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

      ■ “智慧綠色水運水利教學科研”中國航海學會航??破战逃?/p>

      ■湖南省水利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水利工程湖南省實踐教學示范中心

      ■水利類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水安全戰略湖南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水運工程湖南省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

      ■湘潭水文站湖南省優秀實習基地

      ■湖南湘江航運建設開發公司湖南省優秀實習基地

      ■五陵電力有限公司湖南省優秀實習基地

      ■長沙理工大學無人機研發應用中心

      六、人才培養

      1956年開始辦學,1979年開始培養本科生,1993年開始招收碩士生,2006年開始招收博士生,2020開展培養水利特崗生,培養的學生在“港珠澳大橋”、“三峽工程”、“大小洋山深水港”、“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杭州灣大橋”、“白鶴灘水電站”、“錦屏水電站”、“雄安新區建設”、“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等眾多國家重點工程中表現出色,同時也是“斯里蘭卡港口城建設”、“俄羅斯圣彼得堡布朗克港疏浚”、“蒙內鐵路”等多項海外項目的主要技術骨干,成為了“交通強國”、“一帶一路”、“海洋強國”、“美麗中國”、“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開拓者和踐行者。

      辦學六十多年來,學院培養了一大批水利系統業務精英、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大型國企央企管理骨干和眾多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涌現出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各級“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等杰出校友。2018年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欄目播出紀錄片《伶仃洋上的兩千個日夜》,采訪的10余位建設骨干中有兩位畢業于長沙理工大學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以《“三種精神”閃亮超級工地》為題報道我院畢業生奮戰于港珠澳大橋建設現場。2019年我校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畢業生亮相央視《開學第一課》。2021年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兩位畢業生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并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

      七、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

      自建院起,一直致力服務于湖南“一湖四水”的開發與保護。從1980年江埡和涔天河水庫,到1982年湘江500噸級航道、1987年洞庭湖濠河口治理、1995年湖南首個航電樞紐“湘江大源渡”,再到如今的湖南投資最大單體水利工程“犬木塘水庫”、“洞庭湖生態疏浚工程”和湘江3000噸級航道工程,學院均承擔了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任務。60多年來,先后解決了洞庭湖和湘資沅澧四水200多個港口、水利水電工程、航運樞紐工程中的關鍵技術難題,相關技術輻射運用到長江、珠江干支流、松花江、錢塘江、湄公河、幾內亞等相關水運水利工程建設,產生2000多億的直接經濟效益,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新時期,學院堅持“四個面向”,以水利、水運、海岸海洋工程建設、水安全戰略、水環境綜合治理中的重大科學技術需求為牽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形成島礁建設關鍵核心技術;面向經濟主戰場,解決國家重大水運水利工程難題;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創新水旱災害防治智能決策技術;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形成水安全保障理論體系和技術裝備。近五年,承擔各類科研課題378項,其中:國家級項目5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項;進校經費8000余萬元;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出版專著10余本,獲發明專利50余項。

      八、國際交流與合作

      近年來,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先后與美國夏威夷大學簽署了3+2本碩聯合培養協議、與英國卡迪夫大學簽署了博士聯合培養協議,每年定期派學生前往國賓夕法尼亞州東斯特勞茲堡大學、馬來西亞沙巴大學進行短期訪學,2021年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培養項目,開始與英國卡迪夫大學聯合進行“智慧水利”博士聯合培養。先后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等多所大學展開了科研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常年聘請外籍專家、學者來院講學,并派教師和學生赴國外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和交流生項目,“一帶一路”倡議下地方高校工程型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逐漸形成。

      九、文化傳承與創新

      六十多年的辦學歷史,學院凝練出“共治江河湖海,同建綠水青山”學院文化,形成了“源潔則流清、行端則影直”精神品質,“用‘大禹’的精神干事業,用‘水滴’的精神做學問,用‘海河’的精神處世事”的學院精神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水利學子。

    上一篇: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在職研究生

    下一篇:長沙理工大學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在職研究生

    在職研究生

    常見問題

    更多
    全國在職研究生報名咨詢電話

    400-188-0979

    快捷報名

    更多
    錯誤提示在這
    錯誤提示在這
    錯誤提示在這
    提交信息
    提交成功顯示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女人的天堂AV|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小说|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下载|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 久久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久|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久久久久波多野结衣高潮|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久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 中文精品99久久国产 | 九九久久久久午夜精选|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vr| 久久亚洲伊人中字综合精品|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日韩十八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狠狠久久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熟女cc98cm| 91精品久久久久|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