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研究成果的總結,是能否畢業、能否授予學位的一個重要標志。為了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特制定本要求。
一、學位論文選題應從本學科出發,選擇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有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的課題,并盡可能結合導師的科研項目。
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選題,通過閱讀文獻資料、實際調查,進行初步的研究工作后,撰寫“文獻綜述報告”和“開題報告”。
二、研究生在確定學位論文課題后,要寫出選題報告。選題報告包括“文獻綜述報告”和“開題報告”兩部分。文獻閱讀和選題報告等工作一般在第三學期內完成。
三、進行“文獻綜述報告”以前,要大量閱讀與論文課題有關的學術論文。通過閱讀文獻,要掌握論文課題所在研究領域國內外的學術動態。文獻范圍包括:國內外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已通過答辯的學位論文等,以最近2—3年內發表的論文為重點。除少數專業外,要閱讀相當數量的外文文獻。
在文獻閱讀的基礎上,撰寫“文獻綜述報告”。內容包括:論文課題所在研究領域國內外的學術現狀、前沿問題、發展趨勢等,要對文獻涉及的主要原理、技術和方法進行總結、歸納和述評。所閱讀的文獻目錄要在附錄中一一列出。
“文獻綜述報告”完成后,交導師評閱。導師要寫出評語,導師認為綜述報告不合格,要繼續閱讀文獻,重新撰寫。
四、在文獻閱讀和調研的基礎上撰寫“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選題依據、課題來源、學術價值和對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意義;
2、簡要的文獻綜述,說明當前本研究領域學術發展現狀、趨勢、進一步的研究方向。對應用型、開發型課題還要闡明當前有關技術的應用、發展情況;
3、畢業論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4、技術可行性論證、資料來源或實驗設備的可能性,可能出現的困難與問題及解決方法與措施;
5、預期達到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創新之處;
6、研究進程計劃及時間安排,工作量估計和經費概算;
7、其他與選題有關的內容,如調查研究情況等。
五、研究生完成“選題報告”后,交給導師審閱,由導師提交給學位點審查后,確定開題報告會的時間和邀請的專家名單。參加開題報告會議的專家人數3—5人,一般為本校具有高級職稱人員。開題報告會盡可能邀請本專業研究生和青年教師參加。
開題報告會可以由學位點負責人或導師主持,設一名秘書記錄、整理會議材料。研究生報告時間一般不超過半小時。與會專家和其他參加人員可以提問、質詢。報告會后,研究生本人和其他與會人員退場,與會專家對選題報告進行評議。導師介紹研究生“文獻綜述報告”撰寫情況,與會專家對選題進行評議、討論,秘書匯總與會專家的評議和意見。會議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對開題情況評分,按“優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級評分。最后,要在“選題情況表”上填寫專家意見和評分,與會專家要簽名。
六、研究生應認真吸收專家意見,并與導師商議,在“選題報告” 表上填寫對原報告的修改大綱。同時將詳細的修改內容附在原選題報告之后,原報告不作更改。“選題報告”表和“文獻綜述報告”、“開題報告”裝訂成冊交研究生院,作為學位授予的依據之一。
選題報告評為“不合格”者,可在一個月內再作一次。第二次仍為“不合格”者取消做論文的資格,按結業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