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規定適用于各門類學術型碩士生、農業推廣專業學位碩士、工程專業學位各領域碩士生。
一、培養目標
碩士生培養應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堅持應用型導向,突出實踐能力,以培養具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具體要求如下:
1.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從事本學科工作的素養和創新意識;恪守學術道德規范,具有良好的溝通和協作能力,能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
2.在本學科中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學
科相關知識產權、研究倫理等方面的知識;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和聽說能力。
3.在本門學科上具備基本的研究和應用能力,主要包括獲取知識的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學術交流能力等。能綜合運用已有的理論和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有獨立承擔專業領域實際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4.身心健康,具有承擔本學科范圍內各項專業工作的良好體魄。
二、 學習年限碩士生基本修業年限為2年,最長在校學習年限為3年。
超過基本學習年限但不超過最長在校學習年限的碩士研究生,實行備案管理;達到最長在校學習年限時,研究生必須按照相關規定辦理離校手續,不再保留學籍。
三、 培養方式與方法碩士生培養主要通過課程學習和論文研究相結合的方式。
碩士生培養過程主要包括6個環節:①制定個人培養計劃;②課程學習;③ 論文開題;④實踐能力訓練;⑤中期考核;⑥論文答辯等。在碩士生培養過程中,應合理安排課程學習、實踐教育、論文研究等各培養環節,明確各環節的培養目標、任務及考核評價方法。突出對碩士生的實踐能力訓練,努力為碩士生提供接觸實際的環境和實踐教育經歷,使碩士生掌握本學科領域的理論、方法,具備較強的應用能力和適應未來職業多樣化的能力。
碩士生培養工作實行導師負責制,鼓勵實行專業指導小組制。導師應全面關注碩士生的成長,積極為碩士生進行實踐訓練創造條件;認真指導碩士生撰寫研究計劃,指導開展研究工作;提供與其他行業、企業、政府部門等合作的機會;督促檢查碩士生的學業進展情況,對碩士生進行學術道德規范、責任感、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
四、 培養基本要求
碩士生學習實行學分制,所選課程和培養環節考核成績60分以上(含60分)方可獲得學分,總學分要求不低于28學分,其中課程學分不低于22學分,培養環節6學分( 包括實踐教育4學分,開題報告2學分)。碩士生應修滿規定學分,完成畢業(學位)論文,通過論文答辯方能畢業,取得相應學位。各學科應根據以上基本要求,結合本學科具體情況,提出更高要求。
?。ㄒ唬┲贫▊€人培養計劃
碩士生入學后,指導教師應按照培養方案要求,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指導碩士生制定培養計劃。培養計劃是指導碩士生進行課程學習、實踐能力訓練、開展研究工作的依據,也是對碩士生進行畢業及授予學位審查的依據。
培養計劃包括課程學習計劃和論文工作計劃兩部分。課程學習計劃根據培養方案和碩士生的專業基礎制定,一般在入學一個月內完成。
論文工作計劃在碩士生論文開題時完成,一般在第二學期內完成。
碩士生應在研究生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中提交培養計劃,經導師審查通過后,存入系統電子檔案。碩士生必須完成培養計劃規定的各項任務,取得相應學分,方能申請畢業(學位)答辯。執行過程中如因客觀條件變化,可以修訂培養計劃,但需經學院主管負責人同意,并報研究生院培養處備案。
(二)課程學習及有關要求
碩士生課程設置應圍繞本學科的知識體系和碩士生的培養要求,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提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為目標。教學內容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案例分析、實際項目訓練等,培養碩士生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訓練碩士生具備以下能力:
1.獲取知識的能力 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有效獲取研究所需知識、研究方法的能力。
2.學術鑒別能力 對應用型研究案例的“選題、研究過程、已有成果”等進行價值判斷的能力。
課程按一級學科設置,碩士課程設置分為學位課和選修課。學位課程包括公共學位課和學科專業學位課程。選修課包括公共選修課和學科專業選修課。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如下:
1.公共學位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2學分(2)自然辨證法概論 1學分(3)第一外國語 3學分
(4)科研誠信與學術規范 1學分
碩士生入學時可參加研究生院組織的外語水平考試,考試達到免修要求者,可以免修免考外語,水平考試的成績直接計入外語成績。
2.學科專業學位課
學科專業學位課主要包括四類課程:①本學科碩士生應掌握的基礎理論課程,一般在一級學科范圍內開設;②本學科碩士生應掌握的系統專門知識,一般在二級學科范圍內開設;③本學科碩士生應掌握的研究方法、實驗技能等課程;④本學科專業外語(1學分,必修;可結合文獻研讀課進行)。碩士生專業學位課不少于7學分;
3.公共選修課
主要包括學術論文寫作與發表、科技應用文寫作、知識產權、研究倫理、信息檢索與利用、跨文化交流等課程,以加強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4.專業選修課
主要包括二級學科的專業方向課程或特色課程,用于對碩士生進行相應專業方向能力培養。
跨專業考取或同等學力人員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需補修本科主干課程,由導師提出具體意見,列入個人培養計劃,補修成績以60分為及格,計入總學分。
?。ㄈ嵺`教育
碩士生在學期間,應深入實際或基層生產一線,結合專業所長,完成1-2個實際項目,在實踐中提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實踐教育包括教學實踐、社會實踐或科研實踐,碩士生應在中期考核前完成實踐教育,通過者可獲得4學分。具體規定和要求按照《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實踐教育實施辦法》執行。
(四)開題報告
碩士生應在導師指導下,在查閱文獻資料和實踐的基礎上,完成論文選題和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應在第二學期內完成,具體時間由導師或所在院系決定。經評審通過的開題報告,應以書面形式交各學院研究生管理部門備案,并在碩士生培養檔案中保存。
開題報告包含文獻綜述、選題背景及其意義、研究內容、研究方案、工作特色及難點、預期成果及可能的創新點、經費預算、參考文獻等。開題報告應按規范要求撰寫。各學院或學科應對開題報告提出明確具體的評價標準和要求。
開題報告一般要求公開舉行報告會,由本學科專業3人以上專家組成評審小組,對碩士生所做的開題報告進行評審,提出具體的評價和修改意見。
通過開題報告者獲得2學分,不通過者可限期重新開題,仍未通過者不能取得本環節規定學分,并按照《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處理。
?。ㄎ澹┲衅诳己?/p>
中期考核是根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檢查碩士生的學習進展情況。中期考核的目的是及時了解和幫助碩士生發現和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促進碩士生的學業進步和綜合能力發展。碩士生中期考核應在第3學期初進行,具體規定和要求按《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中期考核實施辦法》執行。
?。┱撐墓ぷ?/p>
碩士生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有明確的應用價值。論文內容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能體現碩士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方法、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碩士生學位論文工作量一般應不少于1年。論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論文、項目(產品)設計、調研報告等。各學院、學科應根據本學科實際確定明確的學位論文標準,以指導碩士生的論文工作。學位論文必須在導師指導下由碩士生獨立完成,并實事求是地反映作者所完成的工作。論文內容應以研究生本人從事的實驗、觀測和調查的材料為主。導師要加強從開題到論文寫作、答辯的全過程指導,訓練碩士生具備以下學術能力:
1.科學研究能力 評價和利用已有研究成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論文寫作能力 掌握學位論文撰寫規范、行業設計規范、學術引文規范、學術署名及著作標注規范等,熟練運用書面學術語言、專業術語精煉、清晰、準確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
3.學術交流能力 具有良好的學術表達和交流能力。善于通過各種方式清晰表達研究的問題、闡述研究思路和技術手段,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
五、畢業與學位授予
在規定學習年限內, 完成培養方案及培養計劃規定的課程學習和培養環節要求,并完成畢業論文的碩士研究生可申請畢業論文答辯,答辯通過者,準予畢業。研究生論文水平達到所在學科培養方案中學位論文答辯要求并通過答辯者,準予畢業并授予碩士學位。
未完成培養方案及培養計劃規定要求,或答辯未通過的碩士生按
《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處理。
各學科專業可根據本學科專業實際情況,依據此規定制定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六、培養過程的實施與管理
碩士生培養工作由校院兩級管理,校級管理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和研究生院負責,主要職責是制定規章制度,審定各學院碩士生培養方案,審定學位授予名單、組織協調全校培養的實施、進行質量監控等工作。
學院由學位評定分委員會、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導師或專業指導小組共同負責碩士生培養過程的實施與管理工作。
1.學位評定分委員會負責審定培養方案、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組織協調本學院的論文評審、答辯及學位授予、質量監控等工作。
2.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負責研究制定本學科培養方案、審定課程教學大綱,對課程教學和研究生培養環節進行督導,開展本學科研究生教育的調查和研究工作。
3.導師或專業指導小組根據培養方案,制定碩士生個人培養計劃,做好培養計劃的落實,碩士生日常的培養和全過程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