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研究生教育是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肩負著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重任。碩士在職研究生(以下簡稱在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已成為當前我國教育界、科技界共同關注的熱點。最新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也提出我國要進入到人力資源強國的行列,在職研究生教育就尤其重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主任陳至立在200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明確指出,以增強在職研究生創新能力為核心,提高在職研究生教育質量,以重大科研項目和國家重大工程為依托,加強在職研究生培養基地建設,創新在職研究生培養模式,強化在職研究生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育部曾在2002年就提出了在職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并多次卜發文件、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如建立創新人才基地、提出科技創新項目等,旨在提高人們對科技創新的認識,通過強化在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隨著我國在職研究生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特別是礦業工程學科在職研究生數量的急劇增長,如何保證和提高礦業工程學科在職研究生培養質量,尤其是如何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在職研究生,已經成為各高校與相關科研機構必須解決的問題。
專業老師分析結合自身多年從事礦業工程在職研究生教學與指導的經歷,對礦業工程碩士在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認識作一些探討。
(一)試行科研團隊指導在職研究生
古人語為師者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如今站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高度來看,導師除了承擔授業和解惑的責任以外,還要擔當評論者、支持者和幫助者等多種角色。首先導師要成為在職研究生最好的學術評論者,在在職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在職研究生通過參加一定的科研實踐,收集與實測大量的基礎數據,在對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后,集中體現在在職研究生發表的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中。其次,導師也要當好在職研究生生活和個人成長的支持與幫助者。當前,在職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總體思路是實行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建立新的在職研究生資助體系,要求導師在在職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對在職研究生進行理想信念、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等方而的教育,對在職研究生的學術道德進行教育和監督。同時,還要關注在職研究生的生活、家庭和個人成長,在他們遇到生活困難的時候,導師能夠像家長一樣提供實際支持和心靈慰藉;在他們處于人生抉擇的關鍵時刻,導師能夠像朋友一般給予幫助、指點和疏導。由此看來培養在職研究生時對導師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尤其是礦業工程學科的導師要經常帶領學生到礦山企業的生產現場進行相關的研究試驗,導師一個人的時間精力及知識的深度廣度都是有限的,加之現在指導的在職研究生人數都比較多,最好是一個科研或教學團隊來指導在職研究生,從而彌補了導師個人的不足,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在職研究生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交流式培養在職研究生的探索
碩士在職研究生交流培養一般是在一年的時間內,由學校董事單位的指導教師進行培養在職研究生的教育教學模式。實施碩士在職研究生的交流培養模式可以產生良好的效果。首先,交流培養的模式開闊了其研究視野,拓寬了知識結構,避免了一校之內本、碩連讀造成的知識結構單一的現象,可以吸取對方培養單位學風、教風和研風之長,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在職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其次,實施交流培養模式可以增強在職研究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為學生的擇業及進一步深造奠定良好基礎。此外,就交流培養活動中學校與董事單位雙方導師的合作關系而言,通過在職研究生的交流培養,也加強了與學校董事單位導師的溝通與合作。這種溝通與合作主要圍繞培養的在職研究生學業情況、科研能力以及各自內在潛力的開發而展開。雙方導師的這種合作也是另外一種集體指導或團隊指導,它對于在職研究生的科學研究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非常有利。
(三)而向國際拓展在職研究生的交流培養
除了在學校董事單位交流培養在職研究生外,打通國際教學科研交流的渠道,一方而經常聘請國外礦業工程領域的知名教授來校講學、聯合培養在職研究生及合作科研項目。與國際上的一些知名大學或科研機構間建立實質性戰略合作關系,吸取外來先進的教學理念、知識資源與成果,以及先進的在職研究生管理方法等,對拓寬礦業工程在職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而,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鼓勵在職研究生盡量多地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甚至將在職研究生直接送到國外的合作單位進行培養,使在職研究生直接與學科前沿接觸,擴展視野,增長見識,提升創新能力。
在這一方而,西南科技大學已經做了較好的探索,如我校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工業研究院勘探采礦所(通過五年多的相互交流合作,聘請了該所的首席科學家為我校的“講座教授”,其每年不定期在我校工作2飛個月時間,直接參與學校礦業工程學科及實驗室建設工作,為本科生和在職研究生開設了系列學術講座,主講一門在職研究生的課程,每年指導礦業工程的在職研究生1}2名。同時,學校還先后派出了多名青年教師及在職研究生到澳方交流學習與合作研究,極大地提高了西南科技大學在礦山與工程微地震監測技術應用領域的國內外知名度。
上一篇: 加強礦業工程在職研究生教材建設必要性分析
下一篇:沒有更多了
400-188-0979